|
|
论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思维逻辑框架 |
李正图 |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上海210000 |
|
|
摘要 文章在充分借鉴既有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思维逻辑框架。认为,该框架是由理论假设、制度类型和变迁轨迹三个部分组成的关于制度变迁理论大厦的“骨骼系统”,这一“骨骼系统”可以运用于人类社会所出现过的各种组织的变迁的研究。
|
|
关键词 :
制度变迁,
思维逻辑框架,
诺思
|
|
[1] |
周 振 孔祥智. 组织化潜在利润、谈判成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67-. |
[2] |
王跃生.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维系\变动和趋向[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122-. |
[3] |
张玉,武玉坤. 论制度变迁与“中国模式”的逻辑路径 [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40-45. |
[4] |
周焱;李昌龙. 皖浙非公经济发展再比较:路径依赖下的变迁差别[J]. 江淮论坛, 2008, 229(03): 43-. |
[5] |
方本新;孙启贵. 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审视[J]. 江淮论坛, 2005, 213(05): 102-. |
[6] |
朱晓莹.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家族企业制度变迁[J]. 江淮论坛, 2004, 203(01): 51-. |
[7] |
靳涛. 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重新理解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内涵[J]. 江淮论坛, 2002, 195(05): 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