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谐社会视阈下儒家文化现代性的省思 |
夏当英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
|
|
摘要 “和谐社会”观念深入人心,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价值体系的统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注重个体内外兼修,倡导群己和谐,追求社会结构整体平衡。当前,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两极分化、失范、信任危机等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儒家关于公平与正义、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处理等思想可以给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一定的启迪与相应的价值支持。
|
|
关键词 :
儒家,
和谐社会,
阶层,
社会秩序,
人际关系
|
|
[1] |
于健慧. 公民道德品格培育视角下和谐社会构建[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45-. |
[2] |
颜岸青 张金铣. 论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2-. |
[3] |
邱培彪.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7-. |
[4] |
谢昭新. 老舍与儒家文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70-. |
[5] |
黄志斌 代长彬. 和乐原理的哲学探究*[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65-. |
[6] |
曾骊. 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之关系[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127-. |
[7] |
李湘云. 儒家道德的非论证性和模糊性[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85-. |
[8] |
韩立坤. 论现代新儒家对“科学”的本体论安置[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63-. |
[9] |
杨海坤,曹寻真. 中国乡村自治的历史根源、现实问题与前景展望[J]. 江淮论坛, 2010, 241(03): 117-126. |
[10] |
高猛 . 从贤人之治走向民主治理——儒家治道学说的反思与价值重构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64-70. |
[11] |
陆永. 社会稳定的治本之道与权宜之计[J]. 江淮论坛, 2009, 235(03): 49-. |
[12] |
谢天勇. 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以《安徽日报》为个案[J]. 江淮论坛, 2009, 235(03): 135-. |
[13] |
顾辉. 改革以来安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现状、问题与对策——兼与兄弟省市比较[J]. 江淮论坛, 2009, 234(02): 180-. |
[14] |
刘昆笛. 诠释与重构——试析何晏以儒家伦理解读道家本体思维的理论向度[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144-. |
[15] |
种雲译. 社会学视野下的儒家和谐社会观[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10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