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空间经济学探讨的是空间承载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空间分布与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均衡化经济过程和动态化演变发展。空间经济学包括多个理论分支:区位理论(或经济地理)、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融合迪克希特一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更好地处理实际的包含递增收益和不完全竞争的空间问题,并建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成功地将空间经济学融入主流经济学之列。空间经济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所涉及的概念界定、模型拓展、区分其他可能的解释以及更精细的计量模型的经验证实等问题。
|
|
关键词 :
空间经济学')" href="#">
|
|
[1] |
陈建军 郑广建. 集聚视角下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37-. |
[2] |
陈建军 袁 凯 陈国亮. 选择效应:异质性视角下的企业区位决策*[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44-. |
[3] |
方文超 马怀礼. 安徽省驱动产业集群辨识及变迁研究*[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48-. |
[4] |
赵 祥. 趋同还是趋异?[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29-. |
[5] |
赵惠芳,周艳蕾,闫安. 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水平评价[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35-. |
[6] |
李慧;刘志迎;周彬.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差异及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J]. 江淮论坛, 2009, 238(06): 23-. |
[7] |
刘新;费太安. 地方保护与产业集聚——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 江淮论坛, 2009, 237(05): 56-. |
[8] |
卿枫;郑力丹. 中部六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探析[J]. 江淮论坛, 2009, 233(01): 32-. |
[9] |
曾光 周伟林. 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 江淮论坛, 2005, 214(06): 5-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