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教化是孺家思想中的重要问题。教化概念所关注的是人之德性的成就,即自我德性的成就以及他人德性的成就,这两方面所对应的正是《大学》之“明明德”与“新民”。在孔子和孟子的教化思想中,二人都坚持为政者之德性的成就在教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孔孟认为成就民众之德性的关键不在于行政制度的安排,而在于为政者自身德性的表现。只有成就社会全体成员的德性,一个有德的理想社会才得以可能。
|
|
关键词 :
教化')" href="#">
|
|
[1] |
余少祥. 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建构[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96-. |
[2] |
张 城 陈德明. 代言抑或反讥?[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75-. |
[3] |
肖 航. 论汉代儒学中的《大学》本义[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78-. |
[4] |
张文渊 . 论孔子和庄子生死观的融通*[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86-. |
[5] |
李方泽 王 培 . “克己复礼为仁”之本义澄清[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20-. |
[6] |
杨少涵. 论孔子的“心学”[J]. 江淮论坛, 2010, 242(04): 70-. |
[7] |
平飞. 《春秋纬》的过度诠释:孔子神化与经典臆说[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140-. |
[8] |
刘玉梅. 论孔子比德式思维及其对审美范型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148-. |
[9] |
谢晓东. 孔子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析[J]. 江淮论坛, 2007, 225(05): 131-. |
[10] |
张菊香.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J]. 江淮论坛, 2006, 217(03): 23-. |
[11] |
黄辉. 探析孔子审美的思维方式[J]. 江淮论坛, 2005, 210(02): 151-. |
[12] |
李欧. 《论语》的诗歌功能论[J]. 江淮论坛, 2005, 209(01): 134-139. |
[13] |
许建良. “新民”与“实学”的救国模式[J]. 江淮论坛, 2004, 208(06): 72-. |
[14] |
李永丰. 中共对国民党一大宣言的继承与超越[J]. 江淮论坛, 2004, 205(03): 8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