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今时代倡导经典阅读,在功利化、庸俗化的文化生态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代教育体制和学术规范下,经典教育和阅读方式形成工艺化、机械化操作,只成为知识而失去了精神。当务之急是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中国的经典阅读传统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行为,其中蕴含着敬重观念和磨砺精神,更内化为读书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文经典的特质有三:一是强烈的人伦社会关怀,二是深刻的形上学思考,三是内向的自我心性启悟。正是这样的天地人为一体的结构和对宇宙构成终极道理的追寻,使中国经典具有了超越地域和时间的普世价值和永恒意义。当代人的价值观可以多元化,但在人性的基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因此,在人文精神急遽失落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从而唤醒我们的人性,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重建我们的当代文化。
|
|
关键词 :
人文经典')" href="#">
|
|
[1] |
吴 勇. 善观与善游[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62-. |
[2] |
邱培彪.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7-. |
[3] |
宣云凤 林 慧.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116-. |
[4] |
王海燕. 文化断裂带上的足印﹡[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158-. |
[5] |
周甄武. 虚拟人性意蕴的哲学人类学阐释[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100-. |
[6] |
魏中银,马树芳. 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J]. 江淮论坛, 2011, 248(04): 81-. |
[7] |
肖向明. 艳异风景中的奇情——论张爱玲小说的民间信仰书写[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159-. |
[8] |
吴雪丽. 狼性、狗性、人性——兼及当下的文学写作[J]. 江淮论坛, 2007, 222(02): 151-. |
[9] |
李建武, 李冬山. 《金瓶梅》人性观与明代中后期“克己复礼”思想无关吗?[J]. 江淮论坛, 2006, 220(06): 168-. |
[10] |
赵军;孙昌兴. 中国行政人伦理建设研究——从行政人的人性论谈起[J]. 江淮论坛, 2005, 211(03): 82-. |
[11] |
张晓癑. 反腐叙事的“补血”——评许春樵长篇小说《放下武器》[J]. 江淮论坛, 2005, 210(02): 135-. |
[12] |
唐先田;陈友冰;岳毅平. 中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重构[J]. 江淮论坛, 2005, 209(01): 98-106. |
[13] |
张向前. 人性假设H理论与和谐管理系统[J]. 江淮论坛, 2005, 209(01): 30-35. |
[14] |
柯文桂;刘小峰. 高校德育教育的人本价值[J]. 江淮论坛, 2004, 208(06): 140-. |
[15] |
唐先田;余秉颐;杨志社;李季林. 邓小平三个文明建设思想的人文精神——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J]. 江淮论坛, 2004, 206(04): 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