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周易》认为,变革与守恒是实现发展必需的两种重要手段,这两种手段刚柔并济、张弛有致地操纵和调控着发展的方向和节奏。变革与守恒,都必须保持发展机制的协调与通畅,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或持久敏荣的根本之道。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保持着旺盛不衰的改革开放精神,确立并廓清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基本原则,建立了稳健有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经迈上了一条保持持久繁荣的“生生不已”的富民强国之路。
|
|
关键词 :
变革,
守恒,
通畅
|
|
[1] |
李 静. 女权主义作家汤亭亭的社会变革武器*[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178-. |
[2] |
彭勃 张明. 高等教育资源视阈中的弱势高校探讨及对策[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63-. |
[3] |
王菁,张春和. 基于政治过程研究途径的中东政治变革解释机制研究[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73-. |
[4] |
汪大白. 胡适:传统诗经学的终结者[J]. 江淮论坛, 2011, 245(01): 170-. |
[5] |
丁文治. WTO透明度与中国的行政公开问题[J]. 江淮论坛, 2006, 216(02): 47-. |
[6] |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进程——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 江淮论坛, 2005, 213(05): 54-. |
[7] |
韩酉山. 谈吕本中的“活法”[J]. 江淮论坛, 2004, 206(04): 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