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安徽先后出现过1931年大水灾、1934年大旱灾和1938年大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这3次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徽经济社会以及百姓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影响更大,农业生产逐步衰退,耕地大面积受损,农业产量大大减少,养殖业也受到很大冲击。
|
|
关键词 :
安徽省,
重大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
|
|
[1] |
何 钢. 低碳城市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99-. |
[2] |
黄先军 李亦亮.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的路径及实证分析*[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70-. |
[3] |
韩心灵. 安徽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思考 [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36-39. |
[4] |
计永超,潘理权,程霞珍. 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性及其对安徽的启示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25-29. |
[5] |
哈文;汪志国. 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安徽实践——对6年来安徽生态省建设的思考[J]. 江淮论坛, 2009, 235(03): 55-. |
[6] |
吴方. 安徽省地级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J]. 江淮论坛, 2006, 216(02): 41-. |
[7] |
徐桂红, 阮文琦. 节约型社会视域中的执政成本[J]. 江淮论坛, 2006, 216(02): 78-. |
[8] |
邢军. 解放思想的典范 理论创新的丰碑──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J]. 江淮论坛, 2002, 192(02): 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