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在革命年代经由毛泽东等革命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缔造了新中国,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又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百年历程就是其不断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历程。这一历程的艰难曲折和卓著成效,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立足马克思哲学,回顾历史,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创新的实践,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继续深入发展。
|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历程,
经验,
前景展望
|
|
[1] |
王积龙 李菁文. 跨国公司的媒体生态形象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152-. |
[2] |
朱庆跃1 何云峰2.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玄学派挑战的回应*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玄学派挑战的回应*
[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45-. |
[3] |
冉 昊. “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基本成因
[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21-. |
[4] |
包心鉴.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56-. |
[5] |
朱士凤. 驳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104-. |
[6] |
徐成钢. 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94-. |
[7] |
彭仁贤 韩江波. 分享经济理论的演化:维度、路径与逻辑*[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49-. |
[8] |
彭启福.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66-. |
[9] |
郑祥福 李双套. 詹明信的后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89-. |
[10] |
夏美武 .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与重塑[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76-. |
[11] |
郭晶. 马克思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与人的生存本性理论[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50-. |
[12] |
邸乘光. 陈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52-. |
[13] |
王幸平.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J]. 江淮论坛, 2011, 248(04): 51-. |
[14] |
房玫.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双重维度的统一[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58-. |
[15] |
夏登杰. 中医学的文化特质及其发展策略[J]. 江淮论坛, 2010, 244(06): 8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