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
杜传忠 刘英基 郑 丽 |
|
|
摘要 本文运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水平总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二者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协调水平较低。制约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性及机制性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以及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结合。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推进的有机结合。
|
|
关键词 :
工业化,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
|
[1] |
刘玉侠1,2 陈翠萍2. 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的社会支持探析*[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12-. |
[2] |
解 安. 弓弦模型:农民工市民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76-. |
[3] |
梁本凡.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与品质提升途径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81-. |
[4] |
王振坡 梅 林 王丽艳.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业产业链重构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 |
[5] |
刘 云.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80-. |
[6] |
杭 琍1,2 赵连章1. 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职能重构的对策建议*[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24-. |
[7] |
滕 瀚 黄洪雷.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20-. |
[8] |
梁本凡 熊娜 齐国占. 论低碳城镇化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的 历史地位和作用*[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81-. |
[9] |
袁维海 吴 波 陶方林. 着力构建江淮城市群的对策建议*[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50-. |
[10] |
伍万云. “五环一体”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建设研究[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24-. |
[11] |
郝华勇 . 城镇化质量研究述评与展望[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18-. |
[12] |
王 蒙 . 农村金融转型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31-. |
[13] |
王希文.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59-. |
[14] |
张谋贵. 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36-. |
[15] |
孙久文;彭薇.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J]. 江淮论坛, 2009, 238(06): 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