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作为法国当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之一,鲍德里亚不仅对以消费主义为特质的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作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也对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后果进行了哲学上的批判性考察。虽然他的这种媒介批判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但是由于这种否定性批判割裂了符号逻辑与生产逻辑的内在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合理吸收,因而走向了马尔库塞式的大拒绝思路。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景观,符号消费及商业广告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受众也不是一击就倒、毫无辨别力的“靶子”,相反,今天的受众对传媒的负面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能力,文章从这个视角出发,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一些反思。
|
|
关键词 :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理论,
反思
|
|
[1] |
金会庆. 道家经济观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94-. |
[2] |
张艳涛. 当代中国发展需要哲学家的声音[J]. 江淮论坛, 2009, 233(01): 78-. |
[3] |
孙迎联. 儒家伦理“普世化”反思[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71-. |
[4] |
李佩环. 论文化交往的主体实现机制[J]. 江淮论坛, 2007, 225(05): 105-. |
[5] |
杨杰. 对当前文艺创作现状的反思[J]. 江淮论坛, 2006, 219(05): 95-. |
[6] |
张卫明. 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法”探析[J]. 江淮论坛, 2006, 217(03): 116-. |
[7] |
吴静波, 刘小云. 完善公共服务提供:市场化反思与制度建设[J]. 江淮论坛, 2006, 217(03): 83-. |
[8] |
吕德强. 网络文学:从众声喧哗到理智反思[J]. 江淮论坛, 2005, 213(05): 134-. |
[9] |
盖生. 对近年文学理论研究的价值盘点和意义反思[J]. 江淮论坛, 2005, 213(05): 1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