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阿城无可选择地站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带上,他参与“关于中国文化再辨析工程”,以其小说,留下与传统文化筋骨相连的深深足印。边缘化的启蒙教育,边缘化的人生经历,成就了阿城小说的一副“边缘之相”。他的小说文本,多是由私密性、无发表目的的“手抄”转化为“铅印”。他不入新时期文坛主流,独具与众不同的“风度”:“不焦虑”的风度,“人性之真”的风度,“笔记体”的风度。阿城小说是中国抒情传统古老的“根”绽出的新鲜的“绿”。
|
|
关键词 :
阿城,
小说,
边缘化,
私密性,
不焦虑,
人性,
笔记体
|
|
[1] |
吴 勇. 善观与善游[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62-. |
[2] |
解 华. 从捷克到法国:米兰·昆德拉的文化身份建构*[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67-. |
[3] |
沈 琳. 台静农、吴组缃乡土小说的地域书写探析*[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67-. |
[4] |
邱培彪.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7-. |
[5] |
金 冰1 王春霞2. 从《谢利》看英国现状小说的“去激进化”及其价值*[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146-. |
[6] |
宣云凤 林 慧.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116-. |
[7] |
朱菊香. 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157-. |
[8] |
周甄武. 虚拟人性意蕴的哲学人类学阐释[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100-. |
[9] |
梁爱民. 视觉文化“围剿”与小说“生存危机”[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67-. |
[10] |
李 璐. 论废名小说用典与庾信、李商隐用典的联系[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184-. |
[11] |
方頠玮,麦永雄. 重复、戏仿与差异的力量[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172-. |
[12] |
吴怀仁. 皈依与升华:人类的诗意栖居[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164-. |
[13] |
许总. 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J]. 江淮论坛, 2011, 248(04): 159-. |
[14] |
魏中银,马树芳. 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J]. 江淮论坛, 2011, 248(04): 81-. |
[15] |
唐先田. 许辉小说的宁静本质[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1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