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意气”(いき)是从江户时代游廓(妓院)及“色道”中产生出来的、以身体审美为基础与原点、涉及生活与艺术各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表现在德川时代的市井文学中,并由当时的《色道大镜》等“色道”著作加以初步提炼,到了现代又经美学家九鬼周造及其他日本学者加以研究阐发,从而成为继“幽玄”、“物哀”、“寂”之后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大审美范畴之一。“色道”的实质就是“美道”,产生于色道的“意气”其实质是“身体美学”。“意气”是男女交往中互相吸引和接近的“媚态”与自尊自重的“意气地”(傲气)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审美张力,是一种洞悉情爱本质,以纯爱为指向,不功利、不胶着,潇洒达观,反俗而又时尚的一种审美静观(谛观)。与“意气”相关的次级概念主要是“通”和“粹”。“通”是潇洒自如的男女交际行为,“粹”是纯粹无垢的心理修炼。将外在的“通”与内在的“粹”加以综合呈现,是“意气”之美的表征,有这种审美表征的人就是“通人”、“粹人”或“意气人”。
|
|
关键词 :
日本美学,
身体美学,
色道,
意气,
粹,
通
|
|
[1] |
许苏民. 方以智为什么说西学“拙于言通几”?*[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5-. |
[2] |
朱立元 曾仲权. 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
[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49-. |
[3] |
孙 红1,2 宛小平1. 怀特海和华严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55-. |
[4] |
赵丽端. 存在之通:庄子“道通为一”的哲学阐明[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15-. |
[5] |
方晓珍. 方以智对儒释道三教之批评与会通思想论析*[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80-. |
[6] |
张文渊 . 论孔子和庄子生死观的融通*[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86-. |
[7] |
吴树新. 莫言文学创作及其成就的文化解读[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32-. |
[8] |
王向远. 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8-. |
[9] |
周 毅. 李则纲《史学通论》的历史教育思想 *[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117-. |
[10] |
聂早早.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38-. |
[11] |
沈满洪,池熊伟.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31-. |
[12] |
汪双六. 从《周易》的发展理论看中国道路[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73-. |
[13] |
陈玉光. 大城市空间扩展理想方式研究[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23-. |
[14] |
彭启福,李丽. 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及其意义[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73-. |
[15] |
尹伟民. 补充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J]. 江淮论坛, 2011, 248(04): 10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