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阴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哲学观念,这一观念在史前就产生了,它集中体现在距今五千年前的史前凌家滩文化的玉版中的符号系统中,这符号系统透露出类似《易经》八卦的信息和诸多的关于阴阳的观念。史前的阴阳观念在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上的纹饰上有也有突出的体现。史前阴阳观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基于农业需要对于天象、气象运动的的观察和对于人分男女的认识。阴阳观念实际上最早酝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由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中华民族的阴阳观念在史前就体现崇阳恋阴的意味。
|
|
关键词 :
阴阳,
史前,
中国传统文化
|
|
[1] |
许 总. 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5-. |
[2] |
胡昂.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84-. |
[3] |
黄薇, 吕元礼. 刚柔相济:理性官僚制与中华传统的互补[J]. 江淮论坛, 2006, 218(04): 5-. |
[4] |
刘鹏艳. 生命图腾的变奏——从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看长篇小说《放下武器》[J]. 江淮论坛, 2006, 218(04): 158-. |
[5] |
王之望. “八字诀”:开启阴阳美学迷宫的钥匙[J]. 江淮论坛, 2004, 206(04): 140-. |
[6] |
瞿明刚. 论中国文学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J]. 江淮论坛, 2004, 206(04): 1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