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 |
汤漳平 |
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 |
|
|
摘要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是最关乎全局的问题。中华文化的现状如何、怎样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等问题,思想界、文化界至今并未真正形成共识。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间,较大规模的讨论集中在三次:上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文化热,本世纪方兴未艾的国学热。在中国文化论争中,因主张的不同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派别。虽然时间过了100多年,但这三种不同认识依然各自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因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认知上出现变化而已,为此,应当着手进行中华文化的重构。
|
|
关键词 :
新子学,
国学,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
|
作者简介: 汤漳平(1946—),福建云霄人,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文学与文化、楚辞学。 |
[1] |
高华平. “新子学”之我见[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54-. |
[2] |
刘韶军. 论“新子学”的内涵、理念与构架[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59-. |
[3] |
曾建华. “新子学”视阈下士人与子学的主体间性诠释*[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25-. |
[4] |
玄 华. 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104-. |
[5] |
陈望衡. 史前中华阴阳观念的萌生*[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5-. |
[6] |
魏义霞. 日新与平等:谭嗣同对《易》之主题的近代转换[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76-. |
[7] |
许 总. 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5-. |
[8] |
夏登杰. 中医学的文化特质及其发展策略[J]. 江淮论坛, 2010, 244(06): 85-. |
[9] |
李勇. 中国学者论媒介更新与审美嬗变[J]. 江淮论坛, 2010, 244(06): 139-. |
[10] |
胡昂.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84-. |
[11] |
徐艳芳. 试论钱基博与张舜徽的学术精神[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89-. |
[12] |
李群. 从整理国故看胡适与日本汉学[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59-. |
[13] |
李晓元.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想的历史建制及其现代性[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127-. |
[14] |
兰华. 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天人合一[J]. 江淮论坛, 2007, 225(05): 116-. |
[15] |
黄薇, 吕元礼. 刚柔相济:理性官僚制与中华传统的互补[J]. 江淮论坛, 2006, 218(04): 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