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群创新发展中的产业转移研究* |
杨昌辉 周开乐 冯南平 |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 |
|
|
摘要 产业转移是推动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对于优化城市群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群创新发展中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群协调机理模型、产业转移的概念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然后,以皖江城市群为例,对皖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集群分析,并进行了集群间的产业链关联分析;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问题,重点分析了区域合作模式、共建模式和特色园区模式。
|
|
关键词 :
城市群,
产业转移,
创新发展,
集群分析,
发展模式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群发展中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与相关政策研究”(11YJC63024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若干重大问题研究”(AHSKW08D02) |
作者简介: 杨昌辉(1974—),女,安徽怀宁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管理与公司治理;周开乐(1987—),江苏铜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物联网;冯南平(1981—) ,女,安徽潜山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 |
[1] |
王 磊 吴 也. 基于城市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62-. |
[2] |
陈建军 郑广建. 集聚视角下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37-. |
[3] |
袁维海 吴 波 陶方林. 着力构建江淮城市群的对策建议*[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50-. |
[4] |
高登榜 唐运舒 冯南平 周开乐. 促进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研究[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35-. |
[5] |
李朋,李姚矿.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对安徽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发展的启示[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43-. |
[6] |
陈玉光. 大城市空间扩展理想方式研究[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23-. |
[7] |
李晓新. 优化皖江城市带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制环境研究[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117-. |
[8] |
杨全城,程铁军. 产业园区: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一种区域模式分析[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156-. |
[9] |
程必定,袁宏.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中国区域发展的时代价值[J]. 江淮论坛, 2010, 244(06): 11-. |
[10] |
张黎黎,马文斌.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J]. 江淮论坛, 2010, 243(05): 23-. |
[11] |
方劲松 .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 [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27-30. |
[12] |
计永超,潘理权,程霞珍. 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性及其对安徽的启示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25-29. |
[13] |
左学金. 泛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10-13. |
[14] |
陈玉光. 从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看我国城市群发展[J]. 江淮论坛, 2009, 237(05): 22-. |
[15] |
程必定. 产业转移“粘性”及安徽的战略选择[J]. 江淮论坛, 2009, 237(05): 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