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师培中西文化观的历史考察* |
孔 娜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
|
|
摘要 20世纪初,以刘师培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文化危机是非常深重的民族危机,于是开始对中西文化的关系进行反思。总体来看,刘师培对西学秉持开放态度,力求通过中西交融,实现国粹保存。但随着刘师培在不同时期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西文化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主张民主革命时期,刘师培力倡排满革命,其文化观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在倡导无政府主义时期,刘师培追求无国界的“均力”社会,在文化观上表现了世界主义特征;在放弃无政府主义之后,刘师培重归书斋,在文化观上表现为向民族主义的回归。刘师培在中西文化观上之所以有如此变化,既与他自身所受教育相关,又是他关怀时代的结果。
|
|
关键词 :
刘师培,
中学,
西学,
文化观,
民族性
|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KS042) |
作者简介: 孔娜(1989—),女,山东滕州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
[1] |
张师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J]. 江淮论坛, 2019, 293(01): 101-. |
[2] |
曹 谦. 朱光潜美学三大理论资源及其当代启示[J]. 江淮论坛, 2016, 280(06): 153-. |
[3] |
王 昆1 汪 益2.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J]. 江淮论坛, 2016, 279(05): 112-. |
[4] |
高华平. “新子学”之我见[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54-. |
[5] |
阚红柳. 西学与清初史学[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171-. |
[6] |
郭凌;王志章. 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观与当代休闲研究[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65-. |
[7] |
唐国平. 科学发展观: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统一[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13-. |
[8] |
潘正祥;宋玉. 江泽民的文化观——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J]. 江淮论坛, 2008, 227(01): 107-. |
[9] |
杨全顺. 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学问饥荒”与“宗教饥渴”[J]. 江淮论坛, 2006, 218(04): 1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