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谢良佐不仅是二程门下最具发越性的弟子,亦是与湖湘学派、朱子理学、陆九渊心学三方有较深思想瓜葛的人物。他抉发二程开创的道学话语和问题意识,搁置对理气论的讨论,重点转向对心性、仁学、工夫等的创造性探索,推动了二程思想在道学视域内的展开和深化。在心性上,谢良佐明确区分心、性,突破二程的混淆不分,融合程颢的“本心即性”和程颐的“心分体用,性之形者为心”之说,创造性地提出“性体心用”。在仁论上,谢良佐推阐程颢的以生理感受言仁,明确提出“以觉言仁”,并将程颐所反对的“以爱为仁”思想推向“离爱言仁”。在工夫论上,谢良佐秉承程颢的“学者先须识仁”思想,主张“识仁、求仁”,导致工夫向内收缩。谢良佐对二程思想的羽翼、融合和发展主导着两宋之际洛学的理论走向和学术旨趣,不仅开创了洛学传衍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湖湘学派,亦直接开朱子早期思想及陆九渊心学思想之先河,更形塑着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建构。
|
|
关键词 :
二程,
谢良佐,
性体心用,
仁,
湖湘学派
|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ZX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7YJC720013);中国博士后第九批特别资助项目(2016T9088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2015M570812);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C005) |
作者简介: 李敬峰(1986—),河南洛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流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宋明理学。 |
[1] |
李承贵. 王阳明“万物一体”义理构造及其意蕴*[J]. 江淮论坛, 2018, 288(02): 83-. |
[2] |
周可真. 儒、道、法的“内圣外王之道”*[J]. 江淮论坛, 2017, 284(04): 36-. |
[3] |
王晓宏. “仁者寿”*
——儒家“道德养生”思想探析[J]. 江淮论坛, 2015, 271(03): 110-. |
[4] |
宣云凤1 江 学2. 论孔子“为仁由己”思想的道德价值
[J]. 江淮论坛, 2015, 269(01): 67-. |
[5] |
刘 俊. “观过知仁”说释义*[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108-. |
[6] |
谢昭新. 老舍与儒家文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70-. |
[7] |
俞秀玲. 实心实证 达成仁政[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105-. |
[8] |
李方泽 王 培 . “克己复礼为仁”之本义澄清[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20-. |
[9] |
丁四新. 仁民与尊生:“古公迁岐”的儒道解释[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01-. |
[10] |
魏义霞. “兼以易别”[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79-. |
[11] |
冯会明. 胡居仁对程朱理学的传承与创新[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86-. |
[12] |
成中英. 发展全球价值伦理——中西价值体系的层次与其整合体现孔子与儒家仁爱伦理与忠恕之道[J]. 江淮论坛, 2009, 234(02): 115-. |
[13] |
陈秋琴. 韩愈“哀情”教育思想探析[J]. 江淮论坛, 2008, 228(02): 173-. |
[14] |
陈徽.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情感张力及其现实意义[J]. 江淮论坛, 2007, 222(02): 117-. |
[15] |
张自慧. 中国礼文化之和谐观探析[J]. 江淮论坛, 2005, 211(03): 1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