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格”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学批评著作,这类著作在唐代蔚为大观,仅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就收入二十九种之多,另有日本僧人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式》等,唐代“诗格”不以记事为主,而重在讨论诗歌形式、作诗技巧、诗歌艺术。初唐时上官仪《笔札华梁》提出“八对”说,专门讨论诗歌对偶的技巧,在当时有一定指导意义。元兢的《诗髓脑》重在论声调与“文病”,提出了“新八病”说。崔融的《唐朝新定诗格》有“十体”说,讨论诗歌的艺术风格,值得重视。王昌龄《诗格》的理论深度明显高于初唐诗格,如其论“十七势”,论诗歌起首数句的情景关系、言外之意,论“文意”,论“意境”等,均有创获。王昌龄为盛唐著名诗人,故其诗格在当时及后世有较大影响。皎然《诗式》讨论诗人的构思过程、诗歌创作的禁忌及诗歌的多样化风格等。唐代“诗格”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齐、梁诗,又认为唐诗的艺术成就超过齐、梁。唐代“诗格”以探讨诗歌艺术为中心,是唐诗艺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诗学研究”(12&ZD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