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子“妙”范畴之哲学内涵及其文论意蕴 |
高文强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
|
摘要 “妙”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由老子首次提出的,其蕴含的丰富哲学内涵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词义的角度看,老子“妙”范畴有“微妙之理”和“微妙之境”两方面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妙”范畴则包含道之妙、理之妙、境之妙三方面内涵;从文论的角度来看,“妙”范畴则主要包括“无限之境”和“不言之意”两方面意蕴。
|
|
关键词 :
老子,
妙,
哲学内涵,
文论意蕴
|
|
[1] |
张利艳 张 波. 创意时代低碳包装的哲学内涵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151-. |
[2] |
玄 华. 从“章节异同”看郭店楚简《老子》性质[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91-. |
[3] |
李承贵. 老子反省人类文明的路径及其启示[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76-. |
[4] |
单正齐. 南北朝释宝亮的涅槃学说[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14-. |
[5] |
陆建华. 《老子》:哲学视域下的老子自传[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65-. |
[6] |
玄华. 论郭店竹简《老子》性质[J]. 江淮论坛, 2011, 245(01): 66-. |
[7] |
刘鹏程. 试论子贡的语言技巧[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143-. |
[8] |
马德成. 老子思想的自由主义解读[J]. 江淮论坛, 2007, 223(03): 124-. |
[9] |
洪涛. 道家自然理路的历史演进[J]. 江淮论坛, 2004, 207(05): 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