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传统·哲学——冯友兰新理学的历史本质论 |
徐国利;何军民 |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
|
|
摘要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
|
关键词 :
冯友兰,
历史本质,
传统,
哲学
|
|
[1] |
蒋 寅. 论桐城诗学史上的姚范与刘大櫆*[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165-. |
[2] |
田九霞. 论“好人现象”中熠射的微善价值*[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118-. |
[3] |
张利艳 张 波. 创意时代低碳包装的哲学内涵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151-. |
[4] |
冯 琳.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1—2013年的转载文章看近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96-. |
[5] |
许苏民. 方以智为什么说西学“拙于言通几”?*[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5-. |
[6] |
孙 红1,2 宛小平1. 怀特海和华严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55-. |
[7] |
魏义霞 . 康有为先秦哲学研究二题*[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03-. |
[8] |
邱培彪.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7-. |
[9] |
刘小兵. 庄子与尼采的生命美学比照[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99-. |
[10] |
汤漳平. “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92-. |
[11] |
[韩]金周昌. 张申府的不平衡的相对价值观[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81-. |
[12] |
温纯如. 康德理性及其理论-实践二重化理论与哲学繁荣*[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72-. |
[13] |
周炽成.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中、西视野论析[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36-. |
[14] |
陈望衡. 史前中华阴阳观念的萌生*[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5-. |
[15] |
杨青龙 伍世安.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