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与挑战 |
李卫华;苏国红 |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人文系,安徽芜湖241000 |
|
|
摘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从“文本”范式向“人本”范式转变;从主体中心模式向主体间性转变;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与学科形态转化;从重视单一的意识形态目标向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以单一理论课课堂教育为主向重视各门课的育人作用转变;从救火式模式向育人模式、前瞻模式转变;从以传统课堂教育为载体为主向校园文化与网络为主的现代载体转变;思政队伍由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向专业化培养成才的转变;由封闭的学校教育向注重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合力构建的转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
|
关键词 :
以人为本,
主体间性,
理论课,
专业化,
专家化
|
|
[1] |
鲁 凤. 关于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思考[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90-. |
[2] |
王振坡 梅 林 王丽艳.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业产业链重构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 |
[3] |
曾建华. “新子学”视阈下士人与子学的主体间性诠释*[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25-. |
[4] |
薛营 王林辉. 中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与国际竞争力评价[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32-. |
[5] |
郑汉华. 论生态视野下的以人为本[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96-. |
[6] |
朱璐. 民本思想在近现代政府管理思想中的理论价值[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105-. |
[7] |
田方林,冉亚清. 解读科学发展观中的“人”[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106-. |
[8] |
程泉民.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J]. 江淮论坛, 2007, 224(04): 10-. |
[9] |
房玫;韩燕. 价值视野的科学发展观[J]. 江淮论坛, 2007, 223(03): 5-. |
[10] |
刘金, 叶绍灿. 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江淮论坛, 2006, 217(03): 106-. |
[11] |
陈友冰, 唐先田. 安徽文化中的人文传统与当代价值重构[J]. 江淮论坛, 2006, 216(02): 174-. |
[12] |
章建敏.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J]. 江淮论坛, 2005, 214(06): 72-75. |
[13] |
吴静波;周正艳.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考[J]. 江淮论坛, 2004, 208(06): 16-. |
[14] |
支军. 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J]. 江淮论坛, 2004, 208(06): 25-. |
[15] |
安徽省社科院邓研中心课题组. 以人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江淮论坛, 2004, 208(06): 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