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利益相互制衡来构建利益和谐 |
丁冬汉 |
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083 |
|
|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它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其中实现社会的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认为,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根本性的利益平衡机制,才是实现社会利益和谐的根本途径。即根据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不同利益阶层的现实,鼓励各阶层发展自己的利益诉求组织,同时从政策、法律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多种不同社会阶层公平进行利益博弈的平台,用利益制衡利益。
|
|
关键词 :
利益制衡,
和谐社会,
社会阶层,
利益博弈
|
|
[1] |
于健慧. 公民道德品格培育视角下和谐社会构建[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45-. |
[2] |
颜岸青 张金铣. 论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2-. |
[3] |
黄志斌 代长彬. 和乐原理的哲学探究*[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65-. |
[4] |
温耀原. 网络购物纠纷解决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127-. |
[5] |
曾骊. 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之关系[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127-. |
[6] |
夏当英. 和谐社会视阈下儒家文化现代性的省思[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104-. |
[7] |
谢天勇. 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以《安徽日报》为个案[J]. 江淮论坛, 2009, 235(03): 135-. |
[8] |
顾辉. 改革以来安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现状、问题与对策——兼与兄弟省市比较[J]. 江淮论坛, 2009, 234(02): 180-. |
[9] |
种雲译. 社会学视野下的儒家和谐社会观[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102-. |
[10] |
裴正轩.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116-. |
[11] |
覃福晓.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法理分析[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64-. |
[12] |
张道理;张翔宇. 和谐社会背景下传统道德的弘扬[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09-. |
[13] |
赵司空.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江淮论坛, 2008, 229(03): 118-. |
[14] |
杨礼银;朱松峰. 论现代公共意识及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 江淮论坛, 2008, 228(02): 82-. |
[15] |
宋德孝. 关于和谐社会辩证性规定的哲学思考[J]. 江淮论坛, 2008, 228(02): 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