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颛顼的双性同体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屈诗释读与夏人神话还原性重构研究 |
张开焱 |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435002 |
|
|
摘要 中国古代一位重要大神颛顼一向被认定为男性,但他在内里其实具双性同体的特征,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变褪成了纯粹的男神。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大神都具有这种特征,这种双性同体的特征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
|
关键词 :
颛顼,
男性,
女性,
双性同体,
文化意义
|
|
基金资助: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屈诗释读与夏人神话还原性重构》论文之一(2005[106]) |
[1] |
庞晓鹏1 董晓媛2.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46-. |
[2] |
文丽敏. 女性仍在被“忽悠”[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169-. |
[3] |
朱菊香. 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157-. |
[4] |
李倩 陈兵. 双性合体:英美女性科幻作家的乌托邦理想*[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176-. |
[5] |
朱菊香,方维保. 物质化时代欲望人生的展现和思考[J]. 江淮论坛, 2010, 243(05): 168-. |
[6] |
徐静莉. “变守”权衡、曲折演进:民初女性权利变化的基本轨迹——以婚姻、继承为中心 [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99-106. |
[7] |
肖富群.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性别理论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134-139. |
[8] |
车晓勤. 女性生命的明悟抑或悖论?——探究女性主义先驱吕碧城[J]. 江淮论坛, 2007, 223(03): 108-. |
[9] |
王琼. 从崇尚精神至上到走向新生[J]. 江淮论坛, 2007, 223(03): 171-. |
[10] |
董金平. 话语与女性气质的建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气质变迁分析[J]. 江淮论坛, 2007, 222(02): 146-. |
[11] |
刘雄平. 中国女性写作的上路[J]. 江淮论坛, 2007, 221(01): 180-. |
[12] |
佘艳春. 女性写作:抚慰和疏漏——在“断裂”处浮出历史地表[J]. 江淮论坛, 2007, 221(01): 177-. |
[13] |
首作帝, 刘秀丽, 程庆乐, 张岚, 徐天舒. 新的败坏与旧的迷惘——试论上海女性叙述中的“大团圆”模式[J]. 江淮论坛, 2006, 220(06): 174-. |
[14] |
武小新. 男权话语的产物——金批《水浒》女性人物析[J]. 江淮论坛, 2005, 214(06): 121-124. |
[15] |
苏忱.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J]. 江淮论坛, 2005, 213(05): 14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