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美博客发展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比较探讨 |
曾凡斌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510632 |
|
|
摘要 在美国,博客已经成为一个颠覆传统媒体的准媒体,并在政治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而中国的博客却不断地受到色情化和商业化的侵蚀。政府的态度和操作理念的正确与否往往在技术的发展顺利与否当中担当有力的角色,博客也毫不例外。博客应建立多元的文化,以及具有政治意义的公共空间,尽可能地免受商业化的污染。美国博客体现出来的是理性、知识自由的文化精神,而中国的博客却集中体现消费主义与媒介炒作的共谋。最后,从国家政策、传统媒体行为、商业前途等方面为中国博客的发展提出建议。
|
|
关键词 :
互联网,
博客,
政治理念,
商业化,
社会文化
|
|
[1] |
张美玲1 张晓芒1 关兴丽2. 从荀子正名理论的文化诠释看先秦名辩思想的社会文化性*[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10-. |
[2] |
课题组. 博客舆情的群体属性与传播模式*[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137-. |
[3] |
课题组. 博客视域中的舆情引导*[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176-. |
[4] |
丁国峰. 电信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32-. |
[5] |
陈硕. 网络时代的媒介审判[J]. 江淮论坛, 2010, 243(05): 160-. |
[6] |
张荣;曾凡斌. 论虚拟社区的“治理”[J]. 江淮论坛, 2007, 221(01): 1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