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软件的生存论意义的再思考 |
钟晓鸣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系,上海200233 |
|
|
摘要 软件的本质是人类创造的对象化的活动的信息处理机制。以软件为核心的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信息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会产生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软件对这种变化的发生的几点影响。
|
|
关键词 :
软件,
生存状态,
思维,
信息社会
|
|
[1] |
赵营波. 建立科学的现代经济决策机制[J]. 江淮论坛, 2011, 245(01): 24-. |
[2] |
刘昆笛. 诠释与重构——试析何晏以儒家伦理解读道家本体思维的理论向度[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144-. |
[3] |
任美衡. 论茅盾文学奖的“思维精神”及其局限[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42-. |
[4] |
何光顺. 玄言诗的先声——魏晋前玄言诗史考辨[J]. 江淮论坛, 2008, 229(03): 162-. |
[5] |
张森年.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者创新思维品格培养[J]. 江淮论坛, 2008, 228(02): 95-. |
[6] |
孙少伟. 价值世界的凸显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当代转换[J]. 江淮论坛, 2008, 227(01): 5-. |
[7] |
柯文桂. 和谐思维方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18-. |
[8] |
李正图. 论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思维逻辑框架[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55-. |
[9] |
张卫明. 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法”探析[J]. 江淮论坛, 2006, 217(03): 116-. |
[10] |
李健, 薛艳. “神思”述源[J]. 江淮论坛, 2006, 215(01): 154-. |
[11] |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进程——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 江淮论坛, 2005, 213(05): 54-. |
[12] |
黄辉. 探析孔子审美的思维方式[J]. 江淮论坛, 2005, 210(02): 151-. |
[13] |
路云辉. 论邓小平战略思维[J]. 江淮论坛, 2004, 206(04): 17-. |
[14] |
唐桂兰;张清香. 论通感的创造性本质[J]. 江淮论坛, 2004, 205(03): 134-. |
[15] |
白刚. 马克思实践观视野中的实事求是[J]. 江淮论坛, 2004, 204(02): 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