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清桐城派嬗变的文化轨迹 |
曾光光 |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州510632 |
|
|
摘要 城派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派别,其发展变化不仅仅与文学有关,还与社会思潮、学术、教育等具体文化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桐城派学人在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并非一味保守,无所作为,他们在具体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曾一度得领时代之先,但由于其自身的文化局限,晚清桐城派不可避免地渐趋保守,并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直接对象。
|
|
关键词 :
桐城派,
晚清,
文化,
开新,
保守
|
|
[1] |
陈 刚 郑志元 王 颖. 地域特色视角下文化创意街区设计策略及表达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161-. |
[2] |
李孝纯. 谈谈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25-. |
[3] |
唐 军 吴舒娟 . 跨文化视角下《天龙八部》中的冲突与融合释读*[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175-. |
[4] |
解 华. 从捷克到法国:米兰·昆德拉的文化身份建构*[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67-. |
[5] |
张美玲1 张晓芒1 关兴丽2. 从荀子正名理论的文化诠释看先秦名辩思想的社会文化性*[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10-. |
[6] |
秦 杨. 徽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价值论*[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54-. |
[7] |
杜传忠 王 飞. 生产性文化服务业:我国应重点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38-. |
[8] |
旷 战. 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要素的认知激活*[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86-. |
[9] |
汤漳平. “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92-. |
[10] |
陈响园1 李丹超2. 从文化领导权理论视角看延安《解放日报》改版[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134-. |
[11] |
谢昭新. 老舍与儒家文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70-. |
[12] |
邢 军. 积极搭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平台*[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5-. |
[13] |
许德金. 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框架与测量体系构建:国家文化资本论(下)*[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132-. |
[14] |
程 玲. 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178-. |
[15] |
李慧敏. 试论方言与民俗的互动关系*[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1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