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析尼采关于虚无主义及其超越的理论 |
杨茂明 |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60 |
|
|
摘要 虚无主义及其超越是尼采伦理思想的主导问题。尼采依虚无主义的不同含义把虚无主义区分为三种形式:否定的虚无主义、消极的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尼采认为“否定的虚无主义”产生的基础是生命力的衰退,直接的原因是对理性范畴的实在性和至上性的信仰;“否定的虚无主义”为消极的和积极的虚无主义所更替则根源于现实世界对超感性理想不断的证伪,亦即超感性理想的失落。尼采把肯定感性生命的艺术化生存作为超越虚无主义的新选择,其理由是这种生存消解了虚构的超感性世界对真实生命世界的压抑,维护了生命的个性和不断的超越性。这一理论拓宽了分析虚无主义的视角,维护了生命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其根本局限在于忽略了工具性社会实践对于虚无主义形成和消解的基础性地位。
|
|
关键词 :
虚无主义,
艺术化生存,
生命,
社会实践
|
|
[1] |
甘 泉 骆郁廷. 论社会动员的实现路径
[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36-. |
[2] |
陈 群 马贵侠. “责任危机”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体系探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50-. |
[3] |
刘小兵. 庄子与尼采的生命美学比照[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99-. |
[4] |
谢昭新. 老舍与儒家文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70-. |
[5] |
李湘云. 儒家道德的非论证性和模糊性[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85-. |
[6] |
吴惠敏. 论韦应物诗歌的生命意识 [J]. 江淮论坛, 2010, 241(03): 176-180. |
[7] |
杜文勇. 论危险状态下公民生命权的保护——“超级玛丽”案的启示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118-121. |
[8] |
殷明明. 伏尔泰哲理小说中的伦理思想[J]. 江淮论坛, 2009, 237(05): 174-. |
[9] |
陈莉. 《诗经》中的生命美学意识探究[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146-. |
[10] |
陶清. 生命文化论纲[J]. 江淮论坛, 2009, 235(03): 82-. |
[11] |
曾涛. 滑稽与恐怖——论周作人思想的一个独特侧面,兼及其文化精神[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53-. |
[12] |
张炳飞. 劳伦斯小说中人物的自然隐喻[J]. 江淮论坛, 2008, 228(02): 140-. |
[13] |
陈啸.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J]. 江淮论坛, 2007, 221(01): 189-. |
[14] |
于凤保, 王晓凌. 《李尔王》文本《圣经》元素探析[J]. 江淮论坛, 2006, 219(05): 121-. |
[15] |
闫睿颖. 方东美论“情”[J]. 江淮论坛, 2006, 216(02): 1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