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之反思 |
戴兆国 |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
|
|
摘要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的探讨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题中之义。这一思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的分析和选择,二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三是寻求这一路径选择中的核心指向。这一工作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自觉的前提性理论反思。
|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路径选择
|
|
[1] |
朱庆跃1 何云峰2.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玄学派挑战的回应*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玄学派挑战的回应*
[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45-. |
[2] |
李诗然 方小教.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的新趋势*[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24-. |
[3] |
王雅莉 张明斗. “两型城市”建设的运行框架构建及路径选择*[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28-. |
[4] |
郭晶. 马克思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与人的生存本性理论[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50-. |
[5] |
吴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55-. |
[6] |
邸乘光. 陈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52-. |
[7] |
孟万春 . 佛教与汉语外来词研究[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81-83. |
[8] |
胡昂.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84-. |
[9] |
蒋晓岚;孔令刚;杨立平. 安徽区域工业化进程、主要特征与路径选择[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40-. |
[10] |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中心学习组;邸乘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5-. |
[11] |
刘卫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分析[J]. 江淮论坛, 2007, 225(05): 84-. |
[12] |
薛求知;宋丽丽.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的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研究[J]. 江淮论坛, 2007, 224(04): 31-. |
[13] |
郑庆林. 是异质还是一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思想[J]. 江淮论坛, 2004, 207(05): 67-. |
[14] |
古小明. 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 江淮论坛, 2004, 206(04): 65-. |
[15] |
陈慧平. 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之反思[J]. 江淮论坛, 2004, 204(02): 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