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情感张力及其现实意义 |
陈徽 |
同济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092 |
|
|
摘要 孔子论仁,实乃指称人之全德也。然其仁之内涵的具体展开、仁和礼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及作为“为仁之方”的“忠恕之道”的实际推行,无不彰显着深刻的情感张力。对情感的洞察和重视不仅使孔子的仁学思想焕发出亲切活泼的精神并使其中各主要范畴之间的关联得以血肉丰满,而且,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实践特征也充分地展现出来。相应地,孔子的仁学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
|
关键词 :
仁,
礼,
忠恕之道,
情感
|
|
[1] |
刘 俊. “观过知仁”说释义*[J]. 江淮论坛, 2014, 267(05): 108-. |
[2] |
谢昭新. 老舍与儒家文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70-. |
[3] |
申 波. 论汉初儒生的思想转向*[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44-. |
[4] |
王 琼. 论“时空”意象的生成与超越[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173-. |
[5] |
方 芳 刘迺银. 《凤凰与斑鸠》中的多重悖论与情感张力*[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168-. |
[6] |
陈林林 吴习彧. “见危不救”行为之可罚性的法理分析*[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130-. |
[7] |
俞秀玲. 实心实证 达成仁政[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105-. |
[8] |
丁四新. 仁民与尊生:“古公迁岐”的儒道解释[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01-. |
[9] |
李方泽 王 培 . “克己复礼为仁”之本义澄清[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120-. |
[10] |
魏义霞. “兼以易别”[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79-. |
[11] |
冯会明. 胡居仁对程朱理学的传承与创新[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86-. |
[12] |
吴蕴慧. 武城弦歌[J]. 江淮论坛, 2010, 243(05): 86-. |
[13] |
赵智,杨秀兰. 86 情感、信仰、利益、思想政治工作三个基本的作用因子 [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84-86. |
[14] |
成中英. 发展全球价值伦理——中西价值体系的层次与其整合体现孔子与儒家仁爱伦理与忠恕之道[J]. 江淮论坛, 2009, 234(02): 115-. |
[15] |
刘涛. “礼论”与“王制”:荀子对儒学制度化的理论贡献[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