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虚无与救赎——儒家诗学的时间省思 |
詹冬华 |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
|
|
摘要 在儒家的文化理念中,时间不仅是生生不息、日新富有的大化绵延,同时也是生命衰朽并导向虚无的直接根由。儒家主要是通过世代血脉的延续、文化精神的传承等方式来超越时间的。世代延续绝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本能的体现,它还具有更为深层的存在论意义,其目的就在于对抗时间迁逝的虚无。这种血脉延续已经超出了那种昼夜更替、四时循环的“度日”时间,而成为一种“世代生成”的时间。儒家的立言传统讲求“述而不作”,其时间性在于“,述”以回忆和重新阐释的方式完成了文化命脉的延续与传递“,述而不作”显示了儒家的襟怀与姿态,它要求将个体的生命时间完全的楔入历史时间,与时间进行面对面的对抗。
|
|
关键词 :
儒家,
时间意识,
虚无,
世代生成,
立言传统,
述而不作
|
|
基金资助: 江西师大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1819);;2008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课题(WX0809) |
[1] |
邱培彪.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27-. |
[2] |
谢昭新. 老舍与儒家文化*[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70-. |
[3] |
余强军,吕锡琛. 道教内丹生命哲学的虚无观[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77-. |
[4] |
李湘云. 儒家道德的非论证性和模糊性[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85-. |
[5] |
韩立坤. 论现代新儒家对“科学”的本体论安置[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63-. |
[6] |
高猛 . 从贤人之治走向民主治理——儒家治道学说的反思与价值重构 [J]. 江淮论坛, 2010, 239(01): 64-70. |
[7] |
殷明明. 伏尔泰哲理小说中的伦理思想[J]. 江淮论坛, 2009, 237(05): 174-. |
[8] |
夏当英. 和谐社会视阈下儒家文化现代性的省思[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104-. |
[9] |
刘昆笛. 诠释与重构——试析何晏以儒家伦理解读道家本体思维的理论向度[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144-. |
[10] |
种雲译. 社会学视野下的儒家和谐社会观[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102-. |
[11] |
孙迎联. 儒家伦理“普世化”反思[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71-. |
[12] |
许建良. 儒家道德的善恶对峙性[J]. 江淮论坛, 2008, 229(03): 137-. |
[13] |
张连伟. 《管子》道论述要[J]. 江淮论坛, 2007, 226(06): 131-. |
[14] |
韦忠继. 儒家文化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07, 225(05): 140-. |
[15] |
申波. 论汉帝国政府的儒家化转向[J]. 江淮论坛, 2007, 221(01): 1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