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谐思维方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柯文桂 |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
|
|
摘要 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和谐思维方式特点的深入分析,指出我们党按照和谐思维的理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以和合共生为执政理念、以统筹兼顾为执政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说明了和谐思维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
|
|
关键词 :
和谐思维,
和谐社会,
和合共生,
统筹兼顾,
可持续发展
|
|
[1] |
张晓颖. 经济、环境、社会发展与人:从可持续发展观到包容性绿色增长[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93-. |
[2] |
于健慧. 公民道德品格培育视角下和谐社会构建[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45-. |
[3] |
洪功翔 张兰婷. 安徽经济崛起的比较与解析*[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75-. |
[4] |
黄志斌 代长彬. 和乐原理的哲学探究*[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65-. |
[5] |
赵营波. 莫言成才对创新教育模式的启迪[J]. 江淮论坛, 2012, 256(06): 25-. |
[6] |
曾骊. 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之关系[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127-. |
[7] |
刘泾,刘振泽.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江淮论坛, 2010, 243(05): 18-. |
[8] |
夏当英. 和谐社会视阈下儒家文化现代性的省思[J]. 江淮论坛, 2009, 236(04): 104-. |
[9] |
谢天勇. 党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以《安徽日报》为个案[J]. 江淮论坛, 2009, 235(03): 135-. |
[10] |
赵光瑞.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 江淮论坛, 2009, 234(02): 21-. |
[11] |
种雲译. 社会学视野下的儒家和谐社会观[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102-. |
[12] |
裴正轩.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116-. |
[13] |
覃福晓.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法理分析[J]. 江淮论坛, 2008, 231(05): 64-. |
[14] |
张道理;张翔宇. 和谐社会背景下传统道德的弘扬[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09-. |
[15] |
赵司空.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江淮论坛, 2008, 229(03): 1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