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
胡昂 |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230039;合肥师范学院政法与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61 |
|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依据。这一改造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选择与融合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
|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基金资助: 朱仕群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项目号06JZD00001)的阶段性成果 |
[1] |
王积龙 李菁文. 跨国公司的媒体生态形象研究*[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152-. |
[2] |
朱庆跃1 何云峰2.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玄学派挑战的回应*
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玄学派挑战的回应*
[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45-. |
[3] |
包心鉴. 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56-. |
[4] |
朱士凤. 驳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104-. |
[5] |
徐成钢. 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J]. 江淮论坛, 2013, 261(05): 94-. |
[6] |
陈望衡. 史前中华阴阳观念的萌生*[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5-. |
[7] |
彭仁贤 韩江波. 分享经济理论的演化:维度、路径与逻辑*[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49-. |
[8] |
彭启福.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66-. |
[9] |
郑祥福 李双套. 詹明信的后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 江淮论坛, 2012, 254(04): 89-. |
[10] |
许 总. 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J]. 江淮论坛, 2012, 253(03): 5-. |
[11] |
郭晶. 马克思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与人的生存本性理论[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50-. |
[12] |
吴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55-. |
[13] |
邸乘光. 陈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J]. 江淮论坛, 2011, 250(06): 52-. |
[14] |
王幸平.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J]. 江淮论坛, 2011, 248(04): 51-. |
[15] |
房玫.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双重维度的统一[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