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现代家庭的孝道“错位”现象 |
常熟理工学院管理系,江苏常熟215500 |
|
|
摘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孝”的思想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成为调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的许多家庭中,孝道出现了“错位”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孝道的重新归位,并以法律形式给予孝道应有的地位,运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利用道德评价作用来规范社会的敬老道德行为,以待重振社会孝道,构建家庭新型伦理关系。
|
|
关键词 :
孝,
错位,
赡养,
溺爱,
道德
|
|
[1] |
于健慧. 公民道德品格培育视角下和谐社会构建[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45-. |
[2] |
徐 涓. 朱熹《楚辞集注》篇目考察*[J]. 江淮论坛, 2014, 265(03): 171-. |
[3] |
汤漳平. “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J]. 江淮论坛, 2014, 264(02): 92-. |
[4] |
章 媛. 文化冲击下《道德经》译介的“裂变”*[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182-. |
[5] |
宣云凤 林 慧.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J]. 江淮论坛, 2013, 260(04): 116-. |
[6] |
蒋德海. 论法治文明的教、养一体性[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117-. |
[7] |
陈林林 吴习彧. “见危不救”行为之可罚性的法理分析*[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130-. |
[8] |
陶 清. 论牟宗三的中西比较历史观 *[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76-. |
[9] |
徐国利. 孙中山民本史观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探[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97-. |
[10] |
邬德平. 基督新教首先对美国早期的维稳价值[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91-. |
[11] |
李湘云. 儒家道德的非论证性和模糊性[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85-. |
[12] |
刘新跃,杨丙红. 论中医学科的社会责任[J]. 江淮论坛, 2011, 245(01): 125-. |
[13] |
杨少涵. 论孔子的“心学”[J]. 江淮论坛, 2010, 242(04): 70-. |
[14] |
朱明勋. 论“孝感”思想的兴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0, 241(03): 90-96. |
[15] |
殷明明. 伏尔泰哲理小说中的伦理思想[J]. 江淮论坛, 2009, 237(05): 17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