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隐晦到显扬——元前陶诗价值定位嬗变的历史考察 |
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
|
|
摘要 元前陶渊明声名的显晦与陶诗价值定位的消长是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玩味的文学现象,从其对陶诗价值体认的差异中可以窥知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人的审美趣味。东晋南朝,平淡真淳的陶诗与诗坛追求绮靡雕缛的审美风尚相悖,故其诗隐晦冷落,未受时人重视;唐代,陶诗的美学价值开始凸显,但唐代文人并未真正挖掘出陶诗的真趣,也未自觉确立其典范地位并大力倡导;宋代,陶渊明的诗史地位空前提高,宋人特别是苏轼对陶诗的理性诠释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典范地位。
|
|
关键词 :
陶渊明,
陶诗,
隐逸,
平淡
|
|
[1] |
宋 贤. 以赵孟頫为中心的元代陶渊明绘事及其意义[J]. 江淮论坛, 2014, 263(01): 188-. |
[2] |
李锦旺. 陶渊明晚年痁疾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J]. 江淮论坛, 2013, 262(06): 172-. |
[3] |
丁成际;武锋. 葛洪隐逸思想述论[J]. 江淮论坛, 2009, 234(02): 125-. |
[4] |
杨立群. 论陶诗的“风华清靡”[J]. 江淮论坛, 2007, 223(03): 166-. |
[5] |
伏爱华. 魏晋六朝的“平淡”之美[J]. 江淮论坛, 2005, 214(06): 163-1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