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 |
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40 |
|
|
摘要 胡适文学革命理念的核心是全面批判文言。胡适认为,文言无论从表情达意,还是教育实践,或是写人叙事,或是作为社会的媒介,无一不存在严重退化。在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里,语言作为工具必须明白清楚,通俗易懂,使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能够清楚地接受它,因此主张用白话作为语言工具。胡适深知,语言工具的变革必定带来文体革命和文学革命。
|
|
关键词 :
胡适,
白话文,
言说自由,
文体革命,
文学革命
|
|
[1] |
乐爱国. 胡适对朱熹格致说的诠释及影响[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73-. |
[2] |
谢昭新. 论胡适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开创性贡献[J]. 江淮论坛, 2012, 251(01): 149-. |
[3] |
汪大白. 胡适:现代诗经学的开山人[J]. 江淮论坛, 2011, 249(05): 176-. |
[4] |
汪大白. 胡适:传统诗经学的终结者[J]. 江淮论坛, 2011, 245(01): 170-. |
[5] |
王光和. 论胡适对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接受[J]. 江淮论坛, 2009, 233(01): 180-. |
[6] |
李群. 从整理国故看胡适与日本汉学[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59-. |
[7] |
焦雨虹. 胡适的“接受史”[J]. 江淮论坛, 2005, 212(04): 136-. |
[8] |
蔡双全. 试论胡适与周作人抗战时期不同的人生道路抉择[J]. 江淮论坛, 2004, 208(06): 84-. |
[9] |
黄开发. 文学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同途与歧路——论五四文学革命前期的文学观念[J]. 江淮论坛, 2002, 193(03): 94-. |
[10] |
顾红亮. 论胡适的文化解释学[J]. 江淮论坛, 2002, 191(01): 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