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道禅哲学影响下,中国美学出现了在师法造化原则下规避人工秩序的重要理论。这是决定中国美学特色、对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发生深刻影响的思想。本文尝试剖析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大致内涵,对其中的规避人工机巧、超越美丑分别和摆脱情感束缚等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崇尚天趣、排斥人工的理论要义,在对真实意义世界的追求,落脚点在人的生命的安顿。这一思想虽然有偏颇之处,却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
|
关键词 :
师法造化,
人工秩序,
道家哲学,
禅宗,
美学
|
|
[1] |
朱立元 曾仲权. 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
[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149-. |
[2] |
张 中. 纯粹直观与异质美学*[J]. 江淮论坛, 2014, 266(04): 35-. |
[3] |
王向远. 日本身体美学范畴“意气”考论[J]. 江淮论坛, 2013, 259(03): 137-. |
[4] |
孔国庆. 包豪斯与现代技术美学批判*[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146-. |
[5] |
刘清平. 关于元美学研究的若干反思[J]. 江淮论坛, 2013, 258(02): 90-. |
[6] |
王向远. 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8-. |
[7] |
王 磊. “双子”结构:美学的研究对象与美的本体问题[J]. 江淮论坛, 2012, 255(05): 84-. |
[8] |
陈望衡. 试论农业审美愿景[J]. 江淮论坛, 2012, 252(02): 15-. |
[9] |
朱玲玲,张中. 自我的构建[J]. 江淮论坛, 2011, 247(03): 74-. |
[10] |
张晶. 宗炳绘画美学思想新诠[J]. 江淮论坛, 2010, 0(03): 5-10. |
[11] |
任美衡. 论茅盾文学奖的“思维精神”及其局限[J]. 江淮论坛, 2008, 230(04): 142-. |
[12] |
邹强. 早期经典梦意象的审美文化分析[J]. 江淮论坛, 2008, 227(01): 178-. |
[13] |
肖佩华. 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喜”剧美学品格[J]. 江淮论坛, 2007, 225(05): 179-. |
[14] |
陈啸.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J]. 江淮论坛, 2007, 221(01): 189-. |
[15] |
马英萍. 非人情与禅——论夏目漱石的《草枕》[J]. 江淮论坛, 2006, 218(04): 17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