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肇论》完成了哲学的思辨。同时,在“因因而果,,的基础上《肇论》诠释了因果的不灭性。因果不灭与宗教信仰休戚相关,这样,《肇论》从哲学的思辨自然过渡到宗教的信仰。般若自得与信仰自足是《肇论》终极关怀的基本进路,般若与信仰指向的皆是那“契神于有无之间”的人类生存之最高境界。
|
|
关键词 :
《肇论》,
般若,
信仰,
终极关怀
|
|
[1] |
伏涤修. 中国古代道教题材戏曲繁盛原因探论*[J]. 江淮论坛, 2014, 268(06): 171-. |
[2] |
彭启福.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J]. 江淮论坛, 2013, 257(01): 66-. |
[3] |
郑庆田. 释道安弥勒信仰原因探析[J]. 江淮论坛, 2011, 246(02): 74-. |
[4] |
吴宗友. 堪舆文化:基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层生态学[J]. 江淮论坛, 2011, 245(01): 114-. |
[5] |
赵智,杨秀兰. 86 情感、信仰、利益、思想政治工作三个基本的作用因子 [J]. 江淮论坛, 2010, 240(02): 84-86. |
[6] |
肖向明. 艳异风景中的奇情——论张爱玲小说的民间信仰书写[J]. 江淮论坛, 2008, 232(06): 159-. |
[7] |
李红利. 转型期我国民众信仰引导机制的构建[J]. 江淮论坛, 2005, 211(03): 8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