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考察汉魏形上哲学观念和形下文学经验的演变,尝试为“缘情”说寻找内在的依据。性情论,在汉代占主导地位的是“性善情恶”论,但刘向、扬雄提出不同的看法,苟悦详细批驳“性善情恶”论,向秀肯定“称情自然”,陆机及时吸收哲学思想上的这些新成果,肯定诗歌表现人们因生活中“非性之适”而产生的个人感情。在汉代主流思想之外,遭挫折、遭厄运的文人秉承了屈原的“发愤以抒情”的精神,而且随着时代的愈趋昏乱而越来越强烈,甚至要“娱情”、“放情”,陆机总结诗赋创作的这种感性经验,而加以理论提升,提出“诗缘情”说,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理论命题,影响着后代创作和理论的发展。
|
|